冬至吃汤圆,人间小团圆

导读:原标题"冬至吃汤圆"的由来介绍分享,冬至,又称冬节、亚岁、长至节等,于每年公历(阳历)12月21-23日交节。冬至是时年八节之一。本文来自语录说网!

冬至是几月几日

  冬至吃汤圆,在江南尤为盛行,与北方的饺子相对应。据说冬至吃汤圈是从赤豆糯米饭发展而来的。民间有“吃了汤圆大一岁”之说。冬至后阳气始生,因汤团是圆形的,可象征“阳圆”,所以,冬至吃汤圆的主要用意是庆贺“阳生”。汤圆主要作供品,也可赠送亲邻或待客,是冬至日上的必备食品之一。其中汤圆还分大小,有馅而大的称为粉团,是晚上祭祖的供品,无馅较小的食粉圆,是早上拜神的供品。

冬至吃汤圆的由来:冬至为什麽要吃汤圆呢?

  冬至的英文是Winter Solstice。

  在冬节的前几天,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应节的祭品,除了一般的祭品外,还有「圆仔(汤圆)」。

  汤圆是中国人很早就製作发明的一种食物,在古时候称为「牢丸」或「粉圆」,是糯米製成的一种食品。

  最早,吃汤圆没有一定的时间,宋朝以后,开始在元宵节吃汤圆,明清以后,开始有人也在冬至时以汤圆祭神祭祖,因而成为应节的食品。

  在冬至前夜,先把糯米浸水,用石磨磨成米浆,压榨水分,成为「圆仔栖」,然后动员全家大小把它搓成糰子(俗称圆仔),分为红、白两种,红的是用「红花膏」染成。

  而以前富裕人家,也有搓成数倍大的「圆仔」,里面包著糖和土豆麸(花生研磨成粉),红白各六颗,称为「圆仔母」,不论是「圆仔」或「圆仔母」,因为在冬节使用,所以又称为「冬至圆」。

  当大人正在搓圆仔的时候,小孩子喜欢在旁边凑热闹,一边搓圆仔,一边把圆仔栖染上各种颜色,再捏出鸟兽花果的形状(如鸡、狗、猪等等),而且把它们蒸熟了去祭祖,俗称「做鸡母狗仔」(这是祈求六畜兴旺,百果丰登的意思)。

  除了「做鸡母狗仔,孕妇也以冬节圆来占卜生男生女,方法有两种:一种是将冬节圆就著火烤,如果汤圆胀而不裂则生男,如果膨胀破裂了则表示会生女孩;另外一种是将放在筛子裡头的圆仔,每次取出两颗,取到最后,如果只剩下一颗,预兆生男,如果没有剩下,则可能生女。

  冬至的清早,家庭主妇必须早起「浮圆仔」(用糖水煮汤圆)并准备祭拜神明、祖先,并且享用「冬至圆」,吃了冬至圆,带有象徵团圆及添岁之意;在从前,祭拜之后还以冬节圆粘在门户、器具上,称为「饷耗」。

冬至的由来和气候变化

  根据周朝的记载,民间有利用冬至日至郊外祭祀天的活动,又因为周历的正月为夏曆的十一月,因此,在周代的正月等于我们现在的十一月,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,一直到汉武帝採用夏曆后,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,因此,也可以说:过“冬节”是自汉代以后才有,盛于唐宋,相沿至今。

  《清嘉录》甚至有“冬至大如年”之说。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。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,是上天赐予的福气。汉朝以冬至为“冬节”,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“贺冬”,例行放假。《后汉书》中有这样的记载:“冬至前后,君子安身静体,百官绝事,不听政,择吉辰而后省事。”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,军队待命,边塞闭关,商旅停业,亲朋各以美食相赠,相互拜访,欢乐地过一个“安身静体”的节日。

  唐、宋时期,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,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**,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,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。

  就因曆法的不同,使得民间一直传承著週曆曆法,认为冬至过后就是另一年的开始(才有吃圆仔后就多了一岁的说法)这也是冬至为何在民间会那麽受重视,但是这样的错误传承,使得民间的观念与目前择日学上,所用的夏曆曆法有了很大的出入,这样的错误观念应该矫正,把正确的曆法传承才对。

  冬至为二十四节气之一,并且是最重要的节气之一。冬至是按天文划分的节气,古称“日短”、“日短至”。冬至这天,太阳位于黄经270度,阳光直射南迴归线,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,相应的,南半球在冬至日时白昼全年最长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说:“十一月十五日,终藏之气,至此而极也。”。《通纬?孝经援神契》:“大雪后十五日,斗指子,为冬至,十一月中。阴极而阳始至,日南至,渐长至也。”《恪遵宪度抄本》说:“日南至,日短之至,日影长至,故曰冬至。‘至’者,极也。”可见我们的古人对此早有认识。

  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日出到日没有10小时左右。冬至以后,随著地球在绕日轨道上运行,阳光直射地带便逐渐北移,使北半球白天渐增长,夜晚逐渐缩短。

  冬至日虽基太阳高度最低,日照时间最短,地面吸收的热量比散失的热量多,冬至后便开始“数九”,每九天为一个“九”。到“三九”前后,地面积蓄的热量最少,天气也最冷,所以说“冷在三九”。

  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,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,显然偏迟。冬至期间,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℃以下,南方地区也只有6℃至8℃左右。不过,西北南低海拔河谷地区,即使在当地最冷的1月上旬,平均气温仍然在10℃以上,真可谓秋去春平,全年无冬。

  中国南方则在冬至吃糯米糰,并且要搓两个又大又圆的糯米圆黏在门环c上。

冬至吃汤圆由来的传说(一)

  很久以前的一年冬至,闽南的一个城裡来了三个衣衫褴褛的乞丐,他们是一对夫妇带著一个女儿。在天寒地冻的严冬裡,乞丐的妻子终于因体力不支而一病不起。为了筹钱埋葬妻子,老乞丐只得忍痛把女儿卖给人家作奴婢。一想到要离开相依为命的老父亲,女儿伤心得晕了过去,老乞丐连忙讨了一碗米汤,一口一口的把女儿灌醒。老乞丐又讨来了几个糯米圆充飢。可是父女两个互相推让,谁也不肯先吃。老乞丐就对女儿说:「今日离别,就像这粒糯米圆分成两半,咱们团圆的时候再吃圆子好吗?」说完,两人含泪吃完了圆子,就依依不捨的分手了。

  自父女两人分手后,又过了三年,老乞丐却毫无音讯。每年到了冬至,女儿就更加的思念父亲。她想,也许父亲现在仍穷困潦倒,不愿见面,那该如何相认呢?她就想了个办法,对主人说:「今天是冬至,家家都吃圆子,那门神也该敬敬他。」主人同意了。她就搓了两个又大又圆的糯米圆粘在门环上,她想,这样一来,父亲回来,看到门环上的冬节圆,一定不会找错门。谁知道,老乞丐还是没有回来。第二年,女儿又把冬节圆粘在窗门、猪舍、牛舍、牛头上,寄託对父亲的思念。左邻右舍取其团圆、吉利的含义,也照样去做。这个习俗就这样传偏了闽南、潮汕一带。

冬至吃汤圆由来的传说(二)

  台湾地区相传冬至是牛的生日,这也有个相当有趣传说:

  从前有个木匠叫墨斗公。在他所住的村子裡,土壤十分肥沃。农夫们只要将稻籽撒在田裡,就可以坐下来静待收成了。因此这些庄稼人整天閒著没事,就聚集在墨斗公的木匠店裡天南地北的聊天。墨斗公被他们吵得无法静下心来工作。于是就交待他的徒弟拿一包经他施过法的锯木屑,每天早上抓一小取撒到农夫的田裡去。这些锯木屑只要一洒到田裡,就会变成杂草。墨斗公的原意是要农夫们养成勤劳的好习惯,天天下田锄草。不料这个徒弟嫌天天撒太麻烦,就一口气将整包锯木屑都倒光了。于是,所有的田裡都长了茂密的杂草,稻子反而枯萎殆尽,急得农夫们叫苦连天。

  墨斗公眼看著他的徒弟闯下大祸,就罚他变成一头牛,来帮助农民耕田除草。为了使徒弟工作方便,墨斗公又设计了牛犁耙,碌碡等农具供牠使用。

  墨斗公的徒弟变成牛后,惰性依然不变。主人要牠耕田,牠就想出许多推託之辞:「我今天我太累了」、「今天我感冒了」或是说「你还不喂我吃东西,我怎麽替你工作?」牠甚至和主人约定,耕田时每走一趟就要喂牠吃红龟粿或汤圆等食物,否则牠就罢耕议。

  在天上的佛祖看到这头牛如此的狂妄,就在牛的下巴钉了一颗钉子,使牠再也不能开口抱怨(如今每头牛的下巴都有一颗突起像痣的东西)。因为牠喜欢吃汤圆,人们就选择冬至这天作为牠的生日。除了喂牠汤圆外,还在牛角、额头上都粘上一颗「圆仔钉」。同时,为了感谢牛一年来的辛劳,冬至这天一定让牠舒舒服服的休息一天。

本文《冬至吃汤圆,人间小团圆》由语录说网小编:【小新】编辑整理 - 转载请注明来源 - https://www.ylsoa.com/jieqi/286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