节气科普之24节气小雪含义

导读:原标题"小雪的含义"的由来介绍分享,小雪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。时间在每年公历(阳历)11月22或23日。本文来自语录说网!

小雪节气的由来

  公历每年11月22日或23日,视太阳到达黄经240度时为小雪。在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说:"10月中,雨下而为寒气所薄,故凝而为雪。小者未盛之辞。”其意为降雪的开始时间和程度。
  我国古代将小雪分为三候:“一候虹藏不见;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;三候闭塞而成冬。”由于天空中的阳气上升,地中的阴气下降,导致天地不通,阴阳不交,所以万物失去生机,天地闭塞而转人严寒的冬天。
  此时,冷空气使我国北方大部地区气温渐渐降至。℃以下。黄河中下游平均初雪期与小雪节令基本相同。虽然开始下雪,通常雪量并不大,且夜冻昼化。但如若冷空气势力较强,暖湿气流又相对较活跃时,就会有可能下大雪。而南方地区北部也已进人冬季。“荷尽己无擎雨盖,菊残犹有傲霜枝”,已现初冬景象。由于北面有秦岭、大巴山阻挡,阻挡冷空气侵人,减弱了寒潮的威力,致使华南“冬暖”明显。其全年降雪日仅在5天以下,与同纬度的长江中、下游地区相差很大。大雪之前基本没有降雪的可能,哪怕隆冬时节,也极难见到银装素裹的迷人景色。因为华南冬季近地面层气温常持续在0q:以上,所以积雪比降雪更难。有时虽见天空“纷纷扬扬”,却不见地面“碎琼乱玉”。但是,在严寒的西北高原,往往10月就开始降雪了。高原西北部全年有60多天的降雪日,有些高寒地区全年均有可能降雪。
 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之二十,相当于阳历11月22日或23日,视太阳到达黄经2400时为小雪汉·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阴阳出入上下》:"小雪而物咸成,大寒而物毕藏。”
  明·郎瑛《七修类稿·天地三·气候集解》:“小雪,十月(夏历)中,雨下而为寒气所薄,故凝而为雪。小者,未盛之辞。”
  清·王士祺《题<徐骑省集)后》:“寂寥刁嘘彗闲中过,斑驳新霜鬓上加。”
  《后汉书·张宗传》:“以张将军之众,当百万之师,犹以小雪投沸汤。”
  周立波《暴风骤雨》第一部十一:“脚露在外边,蒙了白白一层霜,像小雪似的。”
  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"10月中,雨下而为寒气所薄,故凝而为雪。小者未盛之辞。”
  这个时期天气逐渐变冷,黄河中下游平均初雪期t基本与刁嗜节令一致。
  虽然开始下雪,但雪量较小,并且夜冻昼化。如果冷空气势力较强,暖湿气流又比较活跃的话,也有可能下大雪。
  我国古代将小雪物候表现分为三候:“一候虹藏不见;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;三候闭塞而成冬。”
  虹藏不见:《礼记》注日:“阴阳气交而为虹。”此时阴阳极乎辨,故虹伏;虹非有质而曰藏,亦言其气之朴伏耳。
  天气上升地气下降:由于天空中的阳气上升,地中的阴气下降,导致天地不通,阴阳不交,所以万物失去生机。
  闭塞而成冬:天地变而各正其位,不交则不通,不通则闭塞,而时之所以为冬也。即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。
  小雪前后,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开始进入冬季管理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。黄河以北地区已到了“北风吹,雪花飘”的孟冬,此时我国北方地区会出现初雪,虽雪量有限,但还是提示我们到了御寒保暖的季节。
  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。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。小雪节气,南方地区北部开始进入冬季。“荷尽已无擎雨盖,菊残犹有霜枝”,已呈初冬景象。
  因为北面有秦岭、大巴山屏障,阻挡冷空气入侵,刹减了寒潮的严威,致使华南“冬暖”显著。全年降雪日数多在5天以下比同纬度的长江中、下游地区少得多。大雪以前降雪的机会极少,即使隆冬时节,也难得观赏到“千树万树梨花开”的迷人景色。由于华南冬季近地面层气温常保持在0℃以上,所以积雪比降雪更不容易。偶尔虽见天空“纷纷扬扬”却不见地上“碎琼乱玉”。“小雪”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气。古籍《群芳谱》中说:“小雪气寒而将雪矣,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:,”其意思是,“小雪”节气由于天气寒冷,降水形式由雨改为雪,但此时由于“地寒未甚”,故雪量还不足,因此称做小雪。雪是寒冷天气的标志物。随着气候转冷,地面上的露珠凝结成了霜,天空中的雨变成了雪花。但因为此时的天气严寒不足,所以下的雪往往是半冰半融状态,或落到地面后即刻融化了,气象学上称之为“湿雪”;有时还会雨雪同下,叫做“雨夹雪”;还有时降下像米粒一样大小的白色冰粒,称为“米雪”。

本文《节气科普之24节气小雪含义》由语录说网小编:【小新】编辑整理 - 转载请注明来源 - https://www.ylsoa.com/a/2931.html

留言与评论(共有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